唐山乐居网 资讯中心 本地新闻

正文

唐山兴于路北盛于路南
来源:葛士林2021-03-12 16:12:17
摘要
唐山地震之前以京沈铁路为界,分为路北、路南两区。京沈铁路即****条铁路的延伸。

  《寻找唐山的原始部落》

  【唐山兴于路北盛于路南】

  葛士林

  (2011年9月)

  唐山地震之前以京沈铁路为界,分为路北、路南两区。京沈铁路即****条铁路的延伸。也不是正东正西走向,而是偏向西南与东北。我在这片热土上苦苦地寻觅着唐山的“原始部落”,反反复复地查看地图,突然,一个有趣的现象映入眼帘:早期的唐山,以铁路为界,凡工业厂矿,如唐山矿、启新水泥厂、华新纺织厂、唐山钢铁厂、唐山发电厂、唐山陶瓷厂、德盛陶瓷厂等骨干支柱企业均在路北,而路南则统一为商业、政务和居住。铁路上也没有大型公路桥函穿插,只有几个栅栏门沟通,保持非常完整的分割。但偏有一家大型工厂唐山机车车辆厂处于路南区左侧,而与之相对应,又恰有一片重要商区建国路市场深入路北右侧。以铁路为直线,以开滦为中心,其位置竞完全相互呼应!于是,一个奇妙的现象出现了,旧唐山原来是一个绝妙的太极图!

  太极图黑白两方代表阴阳。这恰似唐山的路北、路南。路北以工业为主是阳,路南以商住为主是阴。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那就是建国路市场。黑中白点 表示阴中有阳,那就是南厂。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开来,路北西部有凤凰山,属阳,路南东部有荷花坑,属阴。震后改新华道为界,路北东有大成山,路南西有大南湖。路北开发凤凰新城,路南就有南湖生态城与之相对。还是阴阳互补。太极图以阴阳鱼环转相抱,喻示阴阳相互蕴含,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而早期的唐山也正是工业带动商业,商业推动工业,从而相得益彰。以太极的理论,阴阳之间的界线寓意人力,而唐山的“阴阳界线”恰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正显示了人的力量,推转了唐山!

  呵呵,如果你有兴趣,尽管在茶余饭后任意畅想!但是,听着,事情继续发展,还有说不尽的玄妙!

  唐山起于乔屯,是因为清光绪四年(1878年)候补道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延枢奉北洋大臣袁世凯之命在乔屯开办了开平煤矿,有了开滦方有唐山。接着呢,有了开滦方有小山。有了小山才有了唐山更多的繁华。所以才有“不逛小山,罔来唐山”的说法。这似乎仍然没有超出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妙逻辑。开滦就是唐山的太阳,小山就是唐山的月亮,工商互动,日月同辉。有日月即有星辰。

  唐山起于乔屯,乔屯在北,恰如唐山之北斗。那么,即有北斗,七星又在哪里呢?——令人惊奇不已的情况出现了!七星正在北斗下方的“两屯五谢庄”!

  史志标示,唐山起于“三屯六谢庄”。三屯,乔屯、马家屯、刘家屯。六谢庄,王谢庄、宋谢庄、陈谢庄、郭谢庄、达谢庄、老谢庄。这六谢庄中的郭谢庄甚是蹊跷,遍访唐山,又细细查看比照了民国后期的唐山六个政区地名,偏偏找不到它,不知何故。唯此,就只有五谢庄了!

  好了,我们现在就来查看所剩路南“两屯五谢庄”的方位。从南新道起,永红桥桥西是王谢庄,过了永红桥向东,就是宋谢庄。宋谢庄偏南是陈谢庄。这“三星”沿南新东道一线至复兴路西,构成了七星的勺柄状。从陈谢庄沿复兴路南下,是刘屯。从刘屯沿吉祥路向东,在向北转弯处,路外是老谢庄。从老谢庄沿学警路北上,再回到复兴路东、南新东道北,是达谢庄。达谢庄之东北,是马家屯。这样,从刘屯、老谢庄、达谢庄到马家屯,这“四星”正好兜了一个圈,构成了七星的勺子形状。勺口兜向小山。沿七星中间顺复兴路向北望,正是“北斗”乔屯!所以乔屯能成为唐山之始。啊哈,这是何等的巧合!——原来唐山的三屯六谢庄竟是“七星望斗”呢!若对于小山而言,又像是“七星捧月”!真是“天机玄妙”,无奇不有!

  此为题外之话,权当聊资。我们还是回到现实的世界。

  自清光绪四年(1878年)开平矿务局诞生,唐山周边主要村落,就因唐山而发展,最终连成一片,构成了老唐山数不清的街道,说不完的故事。而路南区更为精华。

  我们从永红桥来到解放路口的时候,曾驻足停留许久。因为就在这个路口的西北角,曾经是唐山著名特产“新新麻糖公司”的旧址,一个十分值得纪念的地方。

  若论唐山的特产,唯有“蜂蜜麻糖”。其它与外地比,真的显不出有更多的特色。唐山的“蜂蜜麻糖”色泽焦黄鲜亮,形如堆玉,松软酥脆,入口即化,甘甜适度,香醇浓郁。据最早的记载,在明万历四年(1577年)前,冀中深州人(今沧州深县)张家,**善制糕点。因连年灾荒,迁徙丰润县七树庄(古称齐恕庄),有些积蓄后,开设了一家糕点铺,起名“广盛号”。冀东人过年爱炸“排叉”(一种油炸面片),由山东传入。广盛号便迎合需求,逐渐摸索出了用白面香油蜂蜜制作的酥软排叉“蜂蜜麻糖”。这种“蜂蜜麻糖”一时广受欢迎,名声远扬。1931年,丰润县菜籽庄开明士绅徐冠洲请到了“广盛号”师傅何希禄、张万宁,便在唐山新立街(解放路)开办了“新新麻糖公司”,专门生产经营这种“蜂蜜麻糖”。新新麻糖公司经过潜心研究,不断改进工艺,严格操作规范,最终使“蜂蜜麻糖”成为唐山第一特产。据说,“蜂蜜麻糖”必须选上等好白面,好水,把面片杆得飞薄如纸,码层,剁块,网花,香油炸脆,再配以桂花柠檬等各色配料,用上等蜂蜜浸浆,才能完成。这种蜂蜜麻糖形态“结而不死,散而不碎,油大不汪,香而不腻”。如今唐山蜂蜜麻糖的做家很多,间有伪劣产品,做成了油泡死面疙瘩,口感味道皆不佳,实在有损唐山声誉。

  与新新麻糖公司旧址相对的东南角,就是宋谢庄。宋谢庄已不复存在,这里叫“宋谢庄南自建平房”,是一片隐于乱市的绝佳平房住宅区。宋谢庄西南面是陈谢庄旧地,也是无踪迹可寻。不过沿复兴路再向南,在老花园街南面的复兴路西侧,有一条死胡同,看似其貌不扬,里面却是唐山老十中旧址。这里震后被辟为唐山最重要的地震遗址之一。

  唐山十中地震遗址我尚属第一次光临,地震转眼已过去35年!十中地震遗址包括因地震而“错位的地下水泥管道”,“错位的路面及排水沟”,“塌陷的路段”等三处景观。遗址保护得不太好,遗址区里飘落着树枝和废垃圾袋,还有乱丢的两双破鞋。但是原来全然不知、也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有一座为我们生命站岗的重要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地震台!——原来中国地震局第一检测中心地震台在唐山!还算他们有良心!院子里有很多的地震监测点,如沉默无语坚守岗位的战士。这忽然让我回到了过去,回到了1976年大地震的前夕!

  当1976年毁灭性大地震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时,我们浑然不知。但是有人知道,有很多人知道!这些人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唐山普普通通的地质工程师、水文工程师、中学物理老师。那时候,由于邢台地震,周恩来总理依据中国科技落后的国情,提出了地震群测群防的方针,全国基层有关单位建起了数不清的地震监测网点。在这方面,唐山做得最好。我们必须永远地感谢唐山作家张庆洲先生,是他在唐山地震后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为我们揭开了这不为人知的一幕!

  张庆洲在他的著作《唐山警示录》中写道:“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原开滦马家沟矿地测科、地震台工程师)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异常变化……1976年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26、27日地电阻率出现大幅度急剧下滑现象,表示大地震的应力高度积累所形成的暂时平衡已经被打破,微破裂加剧,随之而来的将是大地震的发生。马希融的额头上汗珠滚落。……他犹豫了许久,终于拿起了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左继年做了强震临震预报”。在“马希融发出强震临震预报9个小时以后,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摧毁了整个唐山!……倔强的马希融哭了”。

  “1976年7月14日(距唐山地震14天),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在唐山主持召开了京津唐张渤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近百名中国地震界的官员、专家和工作者到唐山二中参观地震科研小组的工作。田金武老师手中的教鞭在‘地震数据曲线图’上滑动,边讲解边分析,列举了土地电、地应力和磁偏角异常的确凿数据,郑重发出地震预报。1976年7月底8月初,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达到8级!有人问,你说有个大地震在哪呢?田金武说,大地震就在脚下。”田金武不仅仅是唐山市三、四、五届人大代表,六十年代初就曾应邀参加过周恩来总理召集的全国“神仙会”。但是,当时的地震局根本就瞧不起这些群测点,不屑一顾。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在唐山大地震中被夺去生命。人们把他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时候,田金武老师竟然死不瞑目!

  经张庆洲先生访问的上至国家地震局下至唐山有地震监测设施或组织的多名教授、工程师、教师、学者,当时同时测出唐山大地震并上报国家的就不下十几人。如原唐山地震办公室主任杨友寰,唐山二中老师王书蔚、李伯齐,曾成功预报过海城地震的山海关一中物理老师吕兴亚。其中还有唐山乐亭中学的物理老师、校地震监测小组的侯世钧老师。侯世钧老师给上级写的地震预报还特地加盖了学校公章,以表明敢负全责。那个年代,胡说的后果可能就是杀头,谁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呢!然而,直到今天,干地震专业的大专家还是一口咬定,地震是世界性难题,是不可预测、不可预防的。我们不能不怀疑他们坚持这种理论观点,是不是仅仅为了混口饭吃。并且在每次大地震后,面对巨大的人员伤亡数字,避免承担任何漏报责任!

  唐山路南区处于地震中心,震后满目疮痍,损失无可估量。新唐山在规划时曾决定放弃路南,但最终放而不弃,留而不建,致使路南在城市的“康复”中落下“重残”,至今35年绝大部分城区还是破烂不堪的一片!

  但是地震前的路南却不是这样的落伍。从小山便宜街向南,西至南厂路、东至复兴路,中间解放路(原新立街、中正路),三条干线经宋谢庄、陈谢庄通到刘屯,是老唐山最辉煌的核心街区。这里光著名的大小街道,就不下上百条。如新兴街,东中新街,新菜市,仁字头条——六条,状元头条、后条及2——5条,湾尺胡同,丁字胡同,弓子胡同,义字1——6条,智字1——8条,礼字1——5条,水沟一面街,杨柳一面街,博爱路,邓家胡同,小佟庄,花园路,永安里,石头房子1——4条,印度房子,王家巷,斜阳接,扇面街,扶轮中街,扶轮后街,韩前街,韩后街,大上岗,小上岗等。

  小山东下坡路北面是老唐山公安局。挨着原名沟东大街(复兴北路)与东兴街(胜利路)的十字路口。沟,是因为自启新南门向南到小山东麓,原来是一道沟。沟东大片土地以胜利路为界,被京沈铁路和陡河包围着,形成了唐山东侧一个著名的片区——沟东。解放前的“沟东”居民身份可谓“泾渭分明”。临近铁路的侧,是赤贫者的天地,多为开滦、启新的工人棚户。而临胜利路的一面,则是唐山富人的乐园,高宅大院连成一片,营造着小山和胜利路的繁华。现在这里已被南北文化街分成了东西两片,街市依然发达。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唐山至天津铁路修通,随后即向古冶延伸,于是就在沟东陡河上建造了一座钢结构铁路桥。因桥身涂油红漆,俗称“大红桥”。同年唐山还建成了复兴路地道桥和双桥里京沈桥。但那时的复兴路地道桥只能通过马车,1953年重新改建。“大红桥”是唐山在陡河上最早修建的现代钢铁桥梁,所以它给唐山带来一份骄傲。1921年京奉铁路局修建复线,在大红桥下游15米处另建起一座双线钢桥,原桥遂改做通往华新纺织厂及钢铁厂的专用线桥。

  沟东还有一座唐山人引为自豪的医院,第一人民医院。1943年由日伪政府建立,1946年国民党政府更名为唐山市立医院,当时只有18张床位和50张行军床。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医院被人民政府接受,更名为唐山市人民医院,1960年又更名为唐山市第一医院。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医院变成一片废墟,全部的医疗设备化为乌有,近1/3的医院员工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包括一大批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震后复建。

  胜利路南侧,复兴路以东,从马家屯经达谢庄到老谢庄,这一大片地区构成了唐山的东南部,期间被南新东道分割成南北两块。北部极其繁华。东有“荷花坑”。

  荷花坑据说是因开滦唐山矿洗煤厂废水东流入陡,在这里形成一片水地,遍生荷花,俗称荷花坑。荷花坑三十年代即开始辟为大集。至今已成为冀东地区最大的蔬菜、食品、小商品物流基地。这里物资充沛,店铺栉比,人流如潮,是唐山人最喜欢去的地方。

  荷花坑的西面是马家屯,由“民主街” 相连,现在建成了商品楼社区“荷花茗苑”。胜利路小学在此。解放前,马家屯的老马家曾是唐山的巨富,1946年唐山北道门发生火车轧死多人事故,老马家与200余商民富户联名请求国民党政府修建过铁路桥梁。但当局以经济拮据一再拖延,最终以民间集资方式确立修建,终在1948年6月1日建成通行。这座桥为纪念抗日胜利而命名为“胜利桥”。但因桥的设计形同车站“天桥”,结果“天桥”的名字反成了正统。

  提到马家屯,就不能不提“马家三兄弟”,亦称“马氏三杰”,他们是老唐山人最爱对外地人炫耀的骄傲。出生于马家屯普通工人家庭的马子兴、马子跃、马子玉为同胞三兄弟。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马子兴,大哥马子兴1938年出生,天生一副好嗓子,经伯乐推荐,由化工厂钳工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后任职于河北歌舞剧院,后为河北艺校、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席教授,曾经担任过俄罗斯“马克西姆·米哈伊洛夫国际声乐比赛”三届评委,是河北省走出国门、担任国际声乐比赛评委的第一人;二哥马子跃生于1945年,参加解放军后为国家一级演员,战友文工团副团长、文职少将,曾参加《长征组歌》首演;三弟马子玉1955年出生,是中国少有的男低音歌唱家,其声音被誉为“天籁低音”,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第八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

  马家屯西北角,与小山东口相对,曾经是唐山第一家宽银幕电影院“长城电影院”,六十年代初红极一时,现在竟成了一家体检医院。马家屯西南面就是达谢庄。解放后的达谢庄集中了唐山重工业局、轻工业局、第二轻工业局、手工业局等多家机关,所以今天的达谢庄仍然被开发为五金交化市场。看来人脉、山脉、水脉、商脉,任凭时空转换,总是一脉相承。

  与达谢庄相隔复兴路,西面就是唐山的老供电局,是小佟庄的土地。有一张著名的唐山震后照片:在一片废墟之上,只有一座铁架独立,那就是唐山供电局。

  从老达谢庄穿过南新道向东南,斜着有一条笔直的学警路。路西大业里,路东爱民里。学警路穿过吉祥路,就是老谢庄。

  老谢庄在吉祥路由东向北转弯的地方,陡河西面,是唐山市东南部最大的“村落”。说它是“村落”,因为至今看上去它还是一个地道的农村结构。过去到老谢庄,路上都是芦苇坑,感觉荒凉。现在苇子坑没有了,换成了房屋,但“荒凉”的感觉依旧。老谢庄百年前就划归了唐山市,百年后还看不到都市的繁荣,这也许正反映了中国的真实一面,我们前进的道路真的很漫长,现状真的还很落后!

  这种落后还表现于经常发生的“前进中的后退”。像扭秧歌一样,进一步,退两步!唐山的小山就是最典型的范例!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华北京津至东北一带,就把唐山小山类比北京的老天桥。这里是中国评剧的起源地,1909年农历三月三,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带领京东平腔梆子庆春班进驻唐山永盛茶园,首演剧目《开磅》《开店》《花为煤》等,一时轰动煤城,连演多场,盛况空前。这里曾经汇集过中国北方诸多知名的曲艺评书大师,吸引过京津保奉各地的民间艺人,来此闯码头过招。这里的“小山大世界”也曾让那些早期来唐山淘金的西洋人、包括京津唐流落海外的华人念念不忘。196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了马季、刘宝瑞、郭启儒表演的中国相声传统名段《扒马褂》,在全国引起轰动。马季表演的那个吹牛大王抓蛐蛐,从京城胡同口追到火车站,从北京追到天津,又从天津追到唐山小山下坡……这就是唐山小山的影响力!

  出于对小山的眷恋与挚爱,有人专门拿皮尺量过,小山街道全长485米。但是自唐山大地震后,这断满载着唐山历史的小山、建国路闹市区,却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复。大世界震毁了;****座火车站原址被挖成一个蹩脚的小地道桥;中国评剧出道的圣地永盛茶园,先改为唐山新华电影院,后盖起了居民楼;唐山最早的邮电局、宏中照相馆,还有五矿大罢工总指挥部华宾大旅社,以及早期的当铺、古玩店、粮栈、货栈,统统不见踪影。最令人痛惜的是,原来的铁路天桥,它是沟通小山和建国路“命脉”,悄无声的就给拆除了!命脉一段,这里的所有的商业流通人气也就断了。整个区域显现出的是一片荒芜和萧条景象。

  2011年6月16日,我与唐山城市史画家于海跃先生一起来到小山。我们拿出十米长卷“小山一条街”画作和实地一一比照,引来不少市民围观。有几位从爷爷辈就住在小山的老住户,竞相从画作中查找大世界、新世界、永盛茶园和天桥、便宜街,小剧场,人民大戏院,水沟沿街,德盛面粉公司、新生粥铺,还有瓦房街、九道湾、烟馆浴池的踪影。如果没有画,很多老地方他们只是听说过,却不知道在哪里。

  于是就有人开始猜测我们一定是开发商,要来开发小山。他们热情地说,如果搞房地产开发,我们肯定不搬。如果开发小山,恢复原貌,发展旅游,我们一百个赞成,绝不多要国家一分补偿!一个老者说,小山啊,****条铁路的起点,第一座火车站所在地,还有数不清的****,凭啥就荒废了?这里满地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黄金哪!

  看着这些即普通又质朴、即无知又深知的百姓,我的心头一阵阵发热。唉,如果我有钱,开发小山,还能等到现在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